笨功夫的智慧:從阿嬤的割稻仔故事談專注的力量

從台灣阿嬤的割稻智慧談起,探討現代社會中專注與持續的力量。透過對比聰明與智慧的差異,說明真正成功來自於專注一件事的笨功夫,而非投機取巧。

樸實智慧的啟蒙:大學講堂上的鄉下故事

taiwanese grandmother rice harvest wisdom focus persistence success 01 yellowdaddy

不識字阿嬤的人生哲學

有位台灣知名作家在台大的演講中,分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。這位作家講說,雖然在台大讀書時接觸了很多很厲害的教授,但他覺得人生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位不識字的鄉下阿嬤——他的外婆。這聽起來很奇怪,但其實裡面有很深的道理。

外婆身材瘦小,只有一米五六的身高,在需要做粗重活的農村裡,她看起來很吃虧。但是每次嘉南平原三公里長的稻仔田要收割時,她總是能夠帶頭拿鐮刀仔,從稻仔田的這頭割到那頭,速度竟然比身高一米七八的大漢還要快。這讓作家很好奇,在外婆晚年時,他問了這個問題。

外婆的回答很簡單但很有道理:

我割得不比別人快啦,只是三公里長的稻仔,我只要一彎腰,我就不會直腰。因為你想要直第一次腰的時候,你就會直十次、二十次、二百次。我不過是在別人直腰的時間裡,割得比別人多一點點。

這個很實在的回答,其實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做事道理:專注跟持續的力量。在現在的職場上,我們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況。比如說,竹科的工程師很多都用「番茄工作法」,在25分鐘內保持專心,不讓自己分心。同樣地,很多成功的台灣老闆也強調「深度工作」的重要,認為只有長時間專心做一件事,才能做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。

  • 專注的科學根據:現代腦科學研究發現,大腦專心時會釋放更多神經傳導物質,讓工作效率變好
  • 被打斷的代價:每次工作被中斷後,大腦需要平均23分鐘才能重新專心
  • 持續的累積效果:長期保持專心的工作習慣,會產生像複利一樣的累積效果

外婆最後說的那句話更是讓人深思:「我是一個笨人。」這種謙虛的想法,其實就是真正有智慧的表現。她沒有因為自己做得好就驕傲,反而把成功歸功於「笨功夫」,這種心態正是現代社會中很多「聰明人」缺少的。

在台灣傳統的農業社會中,這樣的智慧很常見。彰化花壇的花農世世代代傳承種花的技術,他們不想一夜致富,而是日復一日地細心照顧每一株花苗。這種「做功夫」的精神,正是台灣經濟奇蹟背後的重要推動力。

聰明被高估的時代:太過機靈反而壞事

taiwanese grandmother rice harvest wisdom focus persistence success 02 yellowdaddy

聰明人的迷思與陷阱

過了三十歲之後,我真的越來越覺得聰明是一個被高估的特質。我認識太多聰明人了,但很多人的結果都不如預期。

我大學時認識一個同學,他是我們學校化工系的第一名。我們學校的化工系在全台灣很有名,他又是系上第一,真的很聰明。大學畢業後,他忽然跑去創業做APP,那時候正好是APP很夯的時候。我有一次去他的公司,那時候是在信義區的共享辦公室,他整個人神采飛揚,很興奮地跟我講說又見了哪些投資人,有什麼厲害的資源。

後來再見到他時,他已經回到一般公司上班了,創業當然是失敗了。但那時候我剛好做網路內容做得還不錯,他就問我怎麼經營粉絲專頁。我跟他說要先找好定位,想清楚怎麼賺錢再開始做,然後根據數據反應來調整內容。他開了一個科技數位的帳號,發了一段時間又不發了。

後來聽說他辭職了,最近一次聽到他的消息,是從我們共同的朋友口中聽到,說他在到處跟人借錢。

這就是一個聰明人的故事。因為太過聰明,所以眼睛老是盯著外面的各種機會,老是想要直起腰看別人在做什麼,老是想要投機取巧,想要抓住風口,想要一步登天。結果把時間全部浪費在跳來跳去、淺嘗輒止上面。

在台灣的網路圈,這樣的例子很多。有些人今天做電商,明天做直播,後天又去做區塊鏈,每個都只做一點點就放棄。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聰明,可以很快學會新東西,但就是沒有耐性把一件事做到底。

  • 機會主義的陷阱:太聰明的人容易被各種機會吸引,結果什麼都做不好
  • 缺乏耐性:聰明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,低估事情的困難度
  • 投機心態:總是想找捷徑,不願意踏實做基本功

聰明與智慧的差別

我一直覺得聰明真的是一個太被高估的特質。越聰明離智慧越遠,越聰明越不甘心好好打基礎,不甘心一步一步走、一點一點磨。但是人世間的所有路,都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。

就拿我那個同學來說,其實他做粉絲專頁的時候,我就跟他說過:「要不就不做,要不就拚命做。如果拚命做還是做不起來,那就表示這件事不適合,你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這樣斷斷續續地做,你根本沒辦法驗證到底是你不行還是這件事不行。」

但是沒用,他還是老樣子,有時候每天發文,有時候兩個月才發一篇。天天到處打聽誰又在哪裡發財了,永遠沒有把心定在一件事情上面。

其實像他這樣的聰明人,我見過太多。相信能看到這裡的人,應該也都很聰明。聰明人往往什麼事都能做,但現在最缺的,就是那份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前衝的傻勁。有了這個東西,你的聰明才能變成智慧。

在台灣,我們常常看到一些「土法煉鋼」的成功案例。像是夜市的老闆,他們可能沒有什麼高學歷,但是就是專心做好一樣小吃,一做就是幾十年。最後不但賺到錢,還把生意傳給下一代。反觀一些MBA出身的人,卻在各個行業間跳來跳去,最後什麼都沒做成。

聰明人特質有智慧的人特質
喜歡抓機會專注一件事
想要走捷徑願意慢慢來
不甘心做基礎重視基本功
容易分心能夠持續

專注的力量:一生只夠爬一座山

taiwanese grandmother rice harvest wisdom focus persistence success 03 yellowdaddy

人生短暫的現實

人生很短,一生只夠爬一座山。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,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。選了一座山,就不要看別人在爬什麼了。不要一直想著要換山頭,要專心割自己的稻仔。

現在的社會資訊太多了,每天都有人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各種成功故事,今天有人靠投資股票賺大錢,明天有人做網拍變成千萬富翁。看到這些,很多人就開始心癢癢,想要跟風去做。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,每一個成功的背後,都有很多年的默默耕耘。

我認識一個在台中做傳統產業的老闆,他們家做螺絲螺帽已經三代了。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也想過要轉行,看到別人做什麼賺錢就想去試試看。但是他爸爸跟他說:「做生意像種田一樣,你今天種了明天就想收成,哪有這種好事?要專心做一件事,做到最好。」

後來他就專心做螺絲螺帽,不斷改良技術,現在他們的產品賣到全世界,年營業額好幾億。他說:「如果當初我真的去做別的,現在可能什麼都沒有。」

在台灣的中小企業中,這樣的例子很多:

  • 傳統製造業:很多隱形冠軍都是專注在一個很小的領域,做到世界第一
  • 餐飲業:老字號的店家往往就是把一樣東西做到極致
  • 科技業:台積電也是專注在代工這一塊,才能做到世界第一

割自己稻仔的智慧

不要一直看別人在做什麼,要專心割自己的稻仔。這個道理很簡單,但是做起來很難。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喜歡比較,看到別人好就想要跟著做。

我有一個做網路行銷的朋友,他原本專門幫中小企業做Facebook廣告,做得還不錯。後來看到大家都在做抖音,他也想要轉去做抖音行銷。結果花了很多時間去學抖音的操作方式,原本的Facebook廣告業務也荒廢了。最後抖音沒做起來,原本的客戶也跑了。

他後來跟我說:「早知道就專心做Facebook廣告就好了,至少那個我已經很熟了。」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,因為看到別人在別的領域賺錢,就想要跟風,結果兩頭空。

專注的好處不只是讓你在一個領域變得很厲害,更重要的是讓你能夠累積深度的經驗和人脈。當你在一個領域待久了,你就會知道這個行業的眉眉角角,知道哪些坑不能踩,哪些機會值得抓。而且你的客戶和合作夥伴也會越來越信任你,因為他們知道你是專業的。

在台灣,我們經常說「行行出狀元」,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個行業都有它的專業,只要你願意專心做,就能做出成績。像是做傳統市場的攤商,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技術含量,但是真正厲害的攤商,他們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貨,知道怎麼跟客人互動,知道怎麼控制成本。這些都是需要長年累月才能累積的智慧。

綜述:笨功夫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的價值

taiwanese grandmother rice harvest wisdom focus persistence success 04 yellowdaddy

慢工出細活的道理

從那位阿嬤的割稻仔故事,到現代職場上的各種例子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:真正的成功往往來自於專注和持續,而不是聰明和投機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機會和誘惑包圍。社群媒體上每天都有人在分享成功故事,網路上每天都有新的商機和風口。但是真正能夠成功的人,往往是那些能夠抵擋誘惑,專心做好一件事的人。

笨功夫的智慧不是要我們真的變笨,而是要我們學會用「笨方法」做事。什麼是笨方法?就是不走捷徑,不投機取巧,一步一步踏實地做。雖然過程可能比較慢,但是結果往往比較穩定和持久。

在台灣,我們有很多這樣的例子。像是鼎泰豐的小籠包,他們就是用最笨的方法,每個小籠包都要手工包製,每個都要有18個褶子。這看起來很沒效率,但是正是因為這種堅持,才讓他們的小籠包世界聞名。

再比如說,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是一樣。台積電能夠做到世界第一,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秘密武器,而是因為他們專注在代工這一塊,不斷地改良技術,不斷地提升品質。這種專注和持續的精神,就是笨功夫的智慧。

給現代人的啟示

對於現代的台灣人來說,笨功夫的智慧有什麼意義呢?

首先,我們要學會抵擋誘惑。在這個選擇太多的時代,我們很容易被各種機會迷惑。但是我們要記住,人生很短,一生只夠做好一件事。與其到處嘗試,不如選定一個方向,深耕下去。

其次,我們要學會享受過程。現代人太急了,什麼都想要快速見效。但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,往往需要時間去累積。就像那位阿嬤說的,她不是割得比別人快,而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,她還在繼續割。

最後,我們要學會謙虛。不要因為自己聰明就小看笨功夫,也不要因為別人看起來笨就小看他們。很多時候,真正的智慧是藏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面的。

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,我們更需要笨功夫的智慧。因為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浮躁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,才能在各種誘惑中保持專注,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。

正如那位台灣作家在演講中所說的,他在台大遇到了很多厲害的老師,但是真正教會他人生道理的,卻是那位不識字的阿嬤。這告訴我們,智慧不分學歷高低,真理往往藏在最樸實的話語中

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「稻仔田」,然後專心地割下去,不要一直直腰看別人在做什麼。因為真正的成功,往往就在那些看起來最笨、最無聊的堅持中。

分類熱文

相關文章

熱門商品